作者归档:ts16949认证咨询专家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TS16949:2009标准理解-8.2.3.1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对所有新的制造过程(包括装配和排序)进行过程研究。以验证其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附加的输入。过程研究的结果应形成文件,适用时,包括生产、测量和试验方法的规范及维护指导书。这些文件应包括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修修性和可用性的目标及其接收准则。
      组织应保持顾客零件批准过程要求中规定的制造过程能力或性能。组织应确保实施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包括符合规定的:
–测量技术;
–抽样计划;
–接收准则;
–当未满足接收准则时的反应计划。
        应记录重要的过程事件,如更换工装、修理机器等。
        组织应对统计能力不足或不稳定的特性启动控制计划中的反应计划。适当时,反应计划应包括对产品的限制和100%检验。为保证过程变得稳定和有能力,组织随后完成明确进度和责任要求的纠正措施计划。要求时,此计划应与顾客共同评审并经顾客批准。
组织应保持过程更改生效日期的记录。

理解与实施要点

        新制造过程可理解为新产品的制造过程,包括试生产的过程能力、量产的过程能力,一般情况下在量产之前需提交PPAP,当组织提交的PPAP获得顾客批准后,必须执行PPAP中所承诺的过程能力。
TS16949标准有关概念:
1)过程能力
        指过程要素已标准化即在受控下实现过程目标的能力。受控状态是指对象、方法、手段、场所、时间都已确认。
2)过程能力指数
        指过程能力与过程目标要求相比较的定量描述的数值,即指过程结果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过程能力要求,建议采用PPK、cpk、ppm、值进行评价。
1)计量值的初期过程能力指数要求:
a)当PPM>1.67时,初期能力可能符合顾客要求,承认后可以开始生产;
b)当1.33小于或等于PPK小于或等于1.67时,初期能力不符合顾客要求,应采取纠正措施,顾客承认后可生产,但在生产时稳定过程能力指数CPK>1.33为止;
c)当PPK<1.33时,初期能力不符合顾客要求,这时过程改进成为必要工作,并将纠正措施书面化,增加检验与测试频率直到CPK>1.33为止。
2)计量值的稳定过程能力指数要求:
a)当CPK>1.33时过程能力足够;
b)当1.00小于或等于CPK小于或等于1.33时,过程能力尚可;
c)当CPK<1.00时过程能力需要改进。
3)计数值的过程能力可采用评价:
a)PPM=(不良数/检验数)*百万。
b)评价方式:
A级:PPM小于或等于233;
B级:233 c级:577 c)等级说明:
A级:过程能力足够;
B级:过程能力尚可,视产品特性之要求,进行改进措施;
c级:过程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
4)当顾客对过程能力提出要求,比如顾客要求组织的稳定过程能力指数CPK要达到2。0,那么组织必须按此要求执行。如果顾客没有要求,执行以上1)和2)点要求则可,或组织确定更严格的要求。
5)当组织的过程能力指数很高时,(如PPK/CPK大于或等于3.3),组织可以适当地修改控制计划,如修改控制计划中的检验频率,降低量具的精密度,修订标准等,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6)过程能力是针对顾客指定或组织认定的产品/过程的特殊特性而定的。
7)当过程能力不足或过程能力不稳定(如忽高忽低)时,组织应适当的修改反应计划。
反应计划的方法有,但不限于:
1)返工/返修;
2)拒收;
3)停机处理;
4)调整系数;
5)通知质量负责人;
6)改变作业方法;
7)增加检验频率;
8)改换材料;
9)改换工装;
10)100%检验。
当控制计划中反应计划不能解决过程能力不足和过程不稳定的问题时,应制定新的反应计划。
TS16949认证中组织应确保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被执行,对于一些重要事件,如工具更换、机器维修都应摘记在控制图上。

内审员资格

TS16949:2009标准理解-8.2.2.5 内审员资格

组织应具有有资格审核本标准要求的内部审核员(见 6.2.2.2)。

.理解与实施要点:
审核员的资格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TS16949内审员培训且管理层认可。
审核员应具备公正、客观、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审核员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1)工作经验:如洗车厂或零配件厂的工作经验;
2)审核经验:如曾接受过QS 9000、VDA6.1和TS16949标准 的培训,并担当过独立的内部审核员;
3)改进经验:对于审核检查到的问题,能一针见血的分析其原因。

本公司ISO/TS16949内审员资格培训内容包括:ISO/TS16949标准、过程方法及审核技巧、五大核心工具等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TS16949:2009标准理解-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注: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与程度。

  .理解与实施要点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理解要点:
1)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作为TS16949标准体系测量、分析和改进的一部分,是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每个过程都存在着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等阶段,即PDCA循环,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正是“检查”阶段的表现。
2)组织应采取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说明了所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都要进行监视,包括管理活动、资源管理等,但是并不是所有过程都有可能或有必要进行测量,只是在适用时进行。
3)对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要求是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不是过程的结果,过程的结果是产品。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就是对影响过程能力的诸因素进行监视和测量,也就是质量管理中常提到的5M1E,即人(man)/机(ma-chine)/料(method)、法(method)、环(environment)、测(measure)的控制。
4)当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5M1E的控制方法和要点是:
1)技术文件的控制
生产现场所使用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含量控制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
2)材料控制
a)转入本工序的材料(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外购外协件、辅助材料等),必须具有合格证明文件。不合格的不投料、不转序 、不装配。代用材料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b)生产过程中,应搞好材料的合理堆放、隔离、搬运、、贮存和保管,防止磕碰、划伤、生锈、变质、混料等。
c)对有可溯性要求的材料应作好识别标记和质量记录,实施批次管理(流程卡)。质量记录的内容应能分清:批次、数量、质量情况、责任、生产动态。生产过程中应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检验、分批转序、分批装配、分批保管。
3)设备控制
a)所有的生产设备,包括机器、夹具、工装、样板、模具和计算器具等,在使用前均应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或试用)合格后 ,方可使用。
b)制定和执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定期检定、校准制度,并对主要设备建立使用、点检、维修和校准的技术档案。
c)影响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的控制点的设备,应加以重点控制,以减少因设备误差而引起的质量波动。
4)人员控制
a)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工序的技术要求,具有相应的技术素质。必要时,须经考核合格,持有相应证明文件才能上岗。
b)生产前,操作人员应按工艺规程的规定作好各种准备,包括设备、材料、环境条件的检查,进行工艺参数的试样验证等,并作好记录。
5)环境的控制
a)工作场地的环境条件,如厂房内温度、和温度、风速、电源的电压波动、压缩空气的压力等,应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以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
b)生产车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照明,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严格遵守防火和技术安全制度的规定。含有害性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
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的过程通常应经策划并在受控状态下运行以增加价值。
注3:对形成产品的符合性不易或不能经济的进行验证的过程常被为“特殊过程”(ISO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  基本原理与术语).
过程涉及的主要活到是:
1)过程确认:如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确认等;
2)过程策划:如工艺流程、检验实验标准、作业指导书、人员与设备的配置、作业条件等策划;
3)过程实施:如使用培训合格的人员来实施这些过程,确保过程的有效性;
4)过程监控:对过程进行监控,如运用统计技术找出计划与结果的差异;
5)过程评审:对过程进行评审,评审可能会涉及到作业条件或作业标准的修改、补充或废除;
6)过程改进: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是一种反复进行的活动,当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过程的测量和监控的对象:
1)过程参数,如温度、压力、人员胜任能力;
2)过程效果,如目标达成效果,人员的有效性、对内对外要求的反应时间。
过程的测量和监控的方法:
1)测量,如过程参数的测量;
2)验证,如运用SPC对过程符合性进行验证;
3)检查,如每天的生产报表与检测报表的检查;
4)巡视,如上级主管的巡视;
5)评价,如对以计算的PPK值、CPK值、PPM值等数据进行评价;
6)定期进行TS16949认证审核,如过程审核。

内部审核计划

TS16949:2009标准理解-8.2.2.4 内部审核计划

内部审核应覆盖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且应按年度计划进行日程安排。
当内部/外部不符合,或顾客抱怨发生时,应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注:每次审核应当使用特定的检查表。

.理解与实施要点
组织应制定内部审核的计划,该计划应涵盖TS16949标准的所有要求和所有的班次。
审核计划应考虑三个因素:
1)所审核的过程或区域的重要性;
2)以往审核的结果;
3)对于每个区域或过程应审核几个项目、几个问题,每个项目或问题抽样多少,最好作出规定,以保证审核结果的代表性。
当出现这两种情况时,需增加TS16949认证内部审核频次:
1)组织内部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一般质量事故时;
2)当外部的顾客抱怨增多时。
建议每次的审核能使用特定的检查表。内审员资格要求参考本网站《内审员资格

产品审核

TS16949标准理解-8.2.2.3 产品审核

组织应以确定的频次,在生产和交付的适当阶段对其产品进行审核,以验证符合所有规定的要求,如产品尺寸、功能、包装和标签。

.理解与实施要点:
产品审核的目的:
在生产和交付的适当阶段对其产品及交货情况进行审核,验证其是否符合技术资料、图纸、标准、法规,以及其他质量特性的要求。
TS16949标准产品审核管理要点:
1)制定产品审核计划
a)建议由质量部门制定产品审核计划;
b)产品审核计划必须明确审核人员、审核的产品、审核的时间与抽样的大小等;
c)产品审核计划要考虑审核的经济性,产品的复杂程度等。
2)制定产品审核规范
a)建议由质量部门制定;
b)产品审核标准必须明确审核的项目,如产品的规格、产品的型号数量、产品的包装、产品的标签等;
c)产品审核的标准必须明确产品的质量特性,如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寿命、产品的定性与定量特性等。
3)产品审核的实施
a)最好委托非最终检验员,这有利产品审核的公正性;
b)由产品内审员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抽取样本;
c)将审核的结果如实的记录。
4)审核报告
a)由产品检验员根据记录结果形成产品审核报告;
b)如发现不符合应通知相关部门改进,并由产品审核员跟踪改进效果。

制造过程审核

TS16949:2009标准理解-8.2.2.2   制造过程审核

组织应对每一个制造过程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有效性。

.理解与实施要点
    过程审核的目的:
    1)验证控制计划的内容、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等是否跟现场作业一致;
    2)验证生产现场所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达到;
    3)验证过程的能力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4)评价各种活动及相关结果的有效性。
    过程审核类别:
    1)新产品试生产过程的过程审核
      此过程审核由内审员根据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制定过程审核计划,具体时间建议参照APQP计划表执行。
    2)原有产品在批量生产中的过程审核
      此过程审核由审核员制定《过程审核计划》,建议每年至少审核两次,当出现如下情况时,建议增加审核频次:
      a)生产转移时;
      b)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
      c)过程工艺的改变时;
      d)顾客投诉时。

内部审核

TS16949:2009标准理解-8.2.2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策划的安排(见 7.1 )、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组织应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形成记录以及报告的职责和要求。
        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
        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 8.5.2)。

注 作为指南,参见 ISO 19011。

理解与实施要点

        组织必须建立并保持实施内部审核的书面程序,以验证产品质量的符合性,过程的符合性与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内部审核的作用:
1)作为独立评定过程或活动的管理工具;
2)用于获取现有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
3)作为发现改进机会,推动持续改进的手段;
4)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5)提供了激励员工参与的机会。

顾客满意

TS16949标准理解-8.2.1.1 顾客满意-补充

顾客对组织的满意应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业绩的持续评价进行监视。业绩的指标应基于客观数据,包括但不局限于:
–交付零件的质量性能;
–顾客生产中断,包括外部退货;
–按计划交付的业绩(包括附加运费情况);
–关于质量或交付问题的顾客通知。
组织应对制造过程的业绩进行监视,以证实其符合顾客对产品质量和过程效率的要求。

理解与实施要点

     顾客满意度采集的频率和采集的方式应确定。建议顾客满意度信息的采集,不是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而是经常性的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和数据可能来自市场     部、服务部或高级采购们,不同层次的信息和数据的来源构成了对组织最后的统计数据。
     顾客满意度的评价应连续性收集可衡量的客观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1)交货产品的质量绩效如迟交货批与总交货批的比率;
     2)顾客中断,如顾客的流失率;
     3)交期的准确率,如迟交货批与总交货批的比率;
     4)由于分批送货产品的额外运费,如空运费金额;
     5)顾客状况的调查报告,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质量回访报告、顾客投诉报告等。

顾客满意度

TS16949:2009标准理解-8.2.1顾客满意度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的方法。

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

理解与实施要点:

组织应收集资料测量外部顾客的满意度,也建立收集资料测量内部顾客的满意度。
顾客满意信息的收集可采用如下方式:
1)向顾客问卷调查;
2)随同产品和服务提供附有征求顾客意见表;
3)拜访客户;
4)邀请顾客代表座谈;
5)委托中介机构,做顾客满意调查;
6)对顾客的投诉和流失作出测量判定。
顾客满意度是顾客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1)顾客投诉是顾客低的满意度的常用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投诉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的顾客满意度;
2)使顾客要求得到同意并满足,也不意味着高的顾客满意度。
TS16949标准顾客满意度的基本内涵:
1)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为焦点):
a)顾客至上是市场竞争的关键;
b)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能使组织持久发展;
c)以顾客为中心应体现在组织的方方面面。
2)顾客是最挑剔的,但他永远是对的:
a)应该站在顾客的立场建立起正确的质量和服务意识;
b)应寻找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进取;
c)顾客的不满意就是皇帝的不满意。
3)内部的顾客也应受到重视:
a)员工也是顾客;
b)下一道工序就是上一道工序的顾客;
c)用对待外部顾客的态度来对待内部顾客。
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
1)应把顾客满意度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策划和管理。
2)目前,汽车整车厂大都实施全球采购,作为汽车零部件或材料供应商面对巨大的顾客群,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提高顾客意识。
3)顾客满意度的推行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完善的、有效的顾客满意管理平台,也必将获得显著效果。
4)全面实施顾客满意度工程,有利于汽车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外部顾客的理解 、支持和关注,也有利于发展内部顾客(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5)全面实施顾客满意度工程,有助于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顾客满意度涉及的主要活动:
1)识别组织自身的顾客。
2)确定顾客满意指标。如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业务损失分析、顾客赞扬、担保索赔、 经销商报告等数据。
3)确定对象、内容、信息、方法、时间、频率:
a)对象样本的代表性、科学性;
b)内容的全面性;
c)信息的准确性;
d)方法的操作性;
e)时间的及时性;
f)频率的合理性;
4)信息收集、汇总、统计、分析。
5)测量顾客的满意度。
6)评价顾客的满意度。
7)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
8)维持与改进。
顾客满意应关注的九个问题:
1)谁是顾客?
2)顾客需要什么?
3)顾客什么情况下能满意?
4)顾客什么情况下不满意?
5)顾客满意了吗?
6)顾客为什么满意?
7)顾客为什么不满意?
8)我们如何才能使顾客满意?
9)我们如何才能使顾客更满意?
组织要重视顾客互动/顾客参与活动,典型的顾客互动和顾客参与活动是:
1)请顾客参加与产品/服务的有关的开发活动;
2)请顾客参与组织的改进行动;
3)让顾客了解组织的改进努力;
4)让顾客了解组织的困难;
5)让顾客了解组织。
顾客可分为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外部顾客指使用产品的顾客;内部顾客指下一道工序就是上一道工序的顾客,也可指内部员工。
为确保顾客满意度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必须跟竞争对手或标杆企业比较。
员工满意度:
1)员工组织的满意度是衡量企业生命力的一个因素;
2)组织应采取一些措施努力使员工满意;
3)为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可采用调查的方式或开设意见箱的方式收集信息,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
a)工作现场与安全的满意度;
b)薪资的满意度;
c)管理干部管理艺术的满意度;
d)企业凝聚力的满意度;
e)生活满意度;
f)培训的满意度。
4)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归类。